厄宾豪斯错觉的心理学
厄宾豪斯错觉,尽管已经研究了超过100年,仍然在今天的研究世界中具有相关性,甚至被应用于在线实验,因为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试图理解这种错觉背后的内在工作机制。
什么是厄宾豪斯错觉?
厄宾豪斯错觉以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厄宾豪斯(1850-1909)的名字命名,厄宾豪斯错觉(有时也被称为提奇纳圆)是一种光学错觉,展示了周围形状如何操纵大小感知。
在厄宾豪斯错觉中,被较大形状包围的刺激会显得比被较小形状包围时更小。见下图 Fig.1。大多数人会热切地同意左侧的红色圆圈(测试圆盘)比右侧的要小。
图 1: 厄宾豪斯错觉的演示
事实上,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见下图 Fig 2。红色形状实际上是相同的大小,而包围它们的形状(诱导物)与这一感知现象密切相关。
图 2: 中心形状的大小相同,尽管感知上看起来不同。
这种感知现象使得参与者很难将红色圆圈互相匹配。
使用厄宾豪斯错觉的在线实验
随着实验转向在线平台,传统的静态错觉如厄宾豪斯错觉也紧随其后。现在,通过Labvanced平台, 图 3.,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轻松地 参与厄宾豪斯错觉研究,而大学生和博士后学生可以将预先构建的编程功能用作自己实验的模板,只需简单点击几下。
图 3: 一名参与者在Labvanced平台上尽量准确地匹配两个红色圆圈(测试圆盘),不受周围圆圈(诱导物)的影响。
使用厄宾豪斯错觉的心理学研究
随着对大脑的更多发现,以及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厄宾豪斯错觉(即提奇纳圆)出现了新的领域和研究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以厄宾豪斯错觉为核心的研究。
认知过程
以厄宾豪斯错觉为实验的核心,研究人员测试了认知过程,试图解释导致此错觉的机制或至少影响参与者表现的机制。
记忆: Rey及其同事显示,记忆偏差影响参与者对错觉的感知。使用两个不同的组,研究人员表明,当参与者经历学习阶段时,他们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学习阶段表明记忆在表现在这个任务中起了作用,因为这两个组在尝试匹配测试圆盘的大小时结果不同。研究人员假设,记忆对感知的作用与感知和记忆共享共同资源并依赖于大脑中相同的运动感官系统的理论有关(Rey et al., 2015)。
工作记忆负载: 另一项研究考虑了工作记忆如何影响厄宾豪斯错觉的结果。当参与者被给予高工作记忆负载时,他们更容易受到周围盘/诱导物大小的干扰,面临更多的感知错觉。这表明可用的认知控制对于在这一任务中表现良好是关键(de Fockert & Wu, 2009)。
发展心理学
另一项研究表明,年龄在错觉的感知中发挥了作用。Doherty及其同事使用厄宾豪斯错觉并提示年轻的参与者(小学儿童)或年长的参与者(大学生)选择哪个测试圆盘更大(即二选一强迫选择范式)。测试圆盘的大小总是不同,参与者必须指明两个看起来哪个更大。
当研究人员发现小学儿童的辨别准确率高于大学生时,结果令人惊讶。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导性情境中,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准确地区分(Doherty et al., 2010)。
异常心理学
该错觉甚至在异常和临床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应用。一项研究评估了处于超高风险的精神病发作参与者,并将他们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参与者被要求区分两个在条件下变化的目标圆圈的大小。‘有帮助的条件’使判断更容易,而‘误导条件’则更困难(刺激在左侧图片中展示)。相对而言,还有‘无情境条件’,目标淹没在没有任何参考之中。
研究人员发现,精神病风险组受‘误导条件’的影响较小,表现优于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更大的负面症状以及角色功能相关(Mittal et al., 2015)。
生物学
一项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的Zhu等人甚至发现了支持厄宾豪斯错觉遗传基础的实质性证据!在这项有超过2800名参与者的大型研究中,研究人员采集了生物和心理社会样本。分析了5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7个基因,发现这些基因与过度估计相关。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厄宾豪斯错觉中的过度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遗传性来解释,他们的模型估计基因对表现结果的影响为34.3%(Zhu et al., 2021)。
结束语
虽然厄宾豪斯错觉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它在今天的研究世界中仍然具有相关性,因为学生和实验室使用在线实验,并了解更多关于导致这一感知现象的原因。从对认知过程的更深入探讨到将生物学引入研究的问题,新见解仍然在揭示厄宾豪斯错觉,使其仍然如同以往一样有趣和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de Fockert, J. W., & Wu, S. (2009). 高工作记忆负载导致更多的厄宾豪斯错觉。欧洲认知心理学杂志, 21(7), 961-970.
Doherty, M. J., Campbell, N. M., Tsuji, H., & Phillips, W. A. (2010). 厄宾豪斯错觉欺骗成人,而非幼儿。发展科学, 13(5), 714-721.
Mittal, V. A., Gupta, T., Keane, B. P., & Silverstein, S. M. (2015). 高风险青少年的视觉背景处理功能障碍:抵抗厄宾豪斯错觉及其症状与社会和角色功能相关性。异常心理学杂志, 124(4), 953.
Rey, A. E., Vallet, G. T., Riou, B., Lesourd, M., & Versace, R. (2015). 记忆对我造成困扰:在厄宾豪斯错觉中记忆再激活引发的感知偏差。心理学学报, 161, 104-109.
Zhu, Z., Chen, B., Na, R., Fang, W., Zhang, W., Zhou, Q., ... & Fang, F. (2021). 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厄宾豪斯错觉背后实质性的遗传基础。人类遗传学杂志, 66(3), 26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