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孵化效应的心理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但不常被提及的现象……称为孵化效应!这一效应表明,从一个问题中休息而不是持续工作,实际上可以在未来改善问题解决能力和洞察力!
对于研究人员而言,考虑并理解这一效应可能对实验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利用这一效应的研究人员最终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表现和问题解决的整体质量。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孵化效应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它的基本认知功能,以及讨论研究人员如何将孵化效应融入心理学研究的示例。
孵化效应是什么?
孵化效应是指在不积极关注某个问题的情况下产生创造性解决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孵化效应的一个经典示例是达到停滞状态,决定通过散步等方式暂时休息工作。然后,在散步时不考虑问题时,突然灵感闪现!通常,我们认为解决困难问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孵化效应背后的心理学显示,实际上远离手头的任务可以带来突破(Smith, S. M., 2011)!
孵化效应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前孵化阶段: 这是尝试解决手头问题的初始尝试失败,个人陷入困境或经历某种“心理障碍”的阶段。
- 孵化阶段: 个人暂时远离问题,进行类似或不同的任务,或仅仅休息。
- 后孵化阶段: 休息后,个人返回问题并再次尝试解决它(Talandron-Felipe et al., 2021)。 例如,如果一开始无法解决数学问题(前孵化),他们可以休息并做其他无关的事情(孵化)。稍后,回到原始问题时(后孵化),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因为他们有了“新鲜的视角”。
日常生活中的孵化效应示例
孵化效应实际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体验到的东西。下次你参与以下活动时,可以知道孵化效应可能在幕后发挥作用:
- 走神(短孵化期): 走神发生在一个人的思想从手头的任务中飘离,开始“游荡”到与立即任务无关的话题。走神在心理学中实际上被广泛研究,并在文献中被称为:白日梦、自发思维、无关任务思维和刺激独立思维(Ritter, et al., 2014)。例如,当有人在洗碗或通勤时,他们的思维可能游荡到过去的经历或新想法,有时会激发对他们在当天或本周早些时候经历的问题的意外洞察。
- 睡眠(较长的孵化期): 睡眠实际上也被研究其对学习和表现的影响——这本质上就是孵化效应的工作!睡眠,特别是快速眼动(REM)阶段,对于支持记忆巩固和创造性思维等认知功能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在睡眠期间,大脑组织和处理一天中的信息,有助于记忆回忆和理解(Cai, et al., 2009)。例如,一名在睡前学习的学生可能在一个完整夜晚的睡眠后提高了对材料的回忆。睡眠还有助于创造性问题解决,因为许多人在醒来时会经历“顿悟”时刻。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曾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这启发了他对苯结构的构思(Rocke, 2014)。

与孵化效应相关的认知功能
有几种认知功能可以解释孵化效应背后的心理学和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些:
- 走神: 如前所述,这一认知过程使个体能够与特定任务脱离,导致一种认知探索的形式,鼓励开发偏远的联想和连接(Huang et al., 2024)。
- 忘记错误的解决方案: “遗忘—固定账户”表明,暂时远离问题有助于个人忘记之前未成功的方法,使他们更有效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路径(Penaloza, et al., 2012)。
- 重新构建问题表征: 这涉及将一个人对问题的心理表征重新组织成更有效的格式。这有助于通过重新塑造可用信息来找到解决方案(Henok et al., 2018)。
- 潜意识处理: 也许这就像之前讨论的过程的共同基础。通过将创造性问题搁置,提供了潜意识过程生成合理解决方案的机会,导致由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来促进自发突破(Gilhooly, K. J., 2016; Talandron-Felipe et al., 2021)。
在心理学和研究中应用孵化效应
通过在研究中引入孵化休息,研究人员可以提高参与者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创造力,并更好地理解潜意识处理如何带来新见解。设计实验以理解孵化效应涉及允许结构化任务,参与者与问题互动,进行休息,然后返回任务。
各种任务已经在他们的研究中利用了这一效应,例如:
- 经典谜题: 在研究中,参与者被分为经历4.5小时的孵化期组,此期间醒着或睡着,和没有孵化期的组,直接进行重新测试。结果表明,经历过孵化期的参与者,无论是在清醒还是睡眠中,解决谜题的成功率均高于那些没有孵化期的参与者(Brodt, et al., 2018)。
- 廉价项链问题: 廉价项链问题(CNP)是一项问题解决任务,参与者被要求在考虑特定组成部分成本的情况下,以最多15¢的成本连接链条,例如每个开口链环的费用为2¢,闭合链的费用为3¢。通过在参与者在CNP上工作后提供2周的休息来利用孵化效应,然后再尝试该任务。结果显示,在2周后再次尝试时,高交互条件的参与者(可以物理操纵链条)与低交互条件中的参与者相比,表现出显著改善(Henok et al., 2018)。
- 远程联想测试(RATs): 孵化效应被利用,通过让参与者在两次尝试中解决远程联想测试(RATs)。在第一次尝试后,孵化条件下的参与者花2分钟休息阅读一篇文章,而非孵化条件下的参与者则不进行休息,继续解决RATs。研究发现,经历过孵化期的参与者在第二次尝试RATs时的表现优于没有休息的参与者(Penaloza, et al., 2012)。
结论
孵化效应是一个强大的工具,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在实验中检查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过程。理解孵化效应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学术环境中尤为相关,在这一环境中,持续工作常常被优先于休息。无论是分解复杂任务还是研究孵化对参与者的影响,这一认知现象为研究和实验设计提供了新维度。
Prev
Labvanced与开放科学的精神
Next
Bouba-Kiki效应和任务